落后就要挨打,這是國人長期被灌輸的鐵律,由此集體落下了強烈的落后恐懼癥,*終在產業科技領域出現異化:但凡有個科技新概念面世,必須馬上追風不可。譬如工業4.0概念甫一問世,瞬間在國內形成熱浪,似乎不整個工業4.0,中國產業就要敗退出市場。短時間內官、產、學、研各界人士言必工業4.0,整整熱鬧了幾年。以至于在德國舉辦的工業展上,中國人成了工業4.0*狂熱的人群。
本文引用地址:http://www.eepw.com.cn/article/201704/346216.htm
到底什么是工業4.0,在*初的描述中,它是一套只要你在網上下單,就可以在工廠里把你的愿望生產出來的超級怪獸。雖然很美好,但有明顯矛盾之處,工業化生產追求的一大目標就是高效率,低成本。標準品的生產可以實現效率*大化,而個性化產品的工業實現必然會降低效率,那么個性化生產的效率如何來實現?
此外,高科技產品設計的專業性如何兼顧?假如一個對空氣動力學一竅不通的富豪提出超級飛機方案,工業4.0如何去實現?
同時另一個問題也讓人費解,工業4.0的鼻祖德國人,沒有一個像樣的互聯網企業,沒有互聯網就不能鏈接終端消費者,那么德國的工業4.0,如何來實現個性化制造?
在2017年1月底的浙商大會上,馬云對德國工業4.0有一段態度鮮明的表述,“什么是實體?實體是包含著生產制造加流通,流通環節的不完善,導致于大量的庫存和過剩產能。所以新零售的變革會對在座各位帶來沖擊:如果是制造業,一定會沖擊,如果你是零售行業,一定會有沖擊,新制造沖擊變成智慧制造。在座的各位請記住,德國的工業4.0跟中國其實沒什么關系,德國的工業4.0實際上是大型裝配行業的4.0為主,中國的工業2025必須跟智慧制造結合在一起。所以中國的制造業基礎跟德國的制造業基礎是兩碼事情,各國都在高度關注未來的制造業,制造業一定是互聯網+、一定是人工智慧智能,出現在移動、數據、地理位置上的智慧制造?!?
來看看德國的專家怎么說。近日,記者在上海專訪到了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總經理舍費爾(Wilfried-Schafe)博士,舍費爾的中國行是為會見中國機床界同行,同時做大量關于工業4.0、3d打印的調研,因為在*近舉辦的漢諾威歐洲機床展上,有關于工業4.0、智能制造等話題的高規格研討會。機床行業是工業4.0極其重要的一環,也是德國人推出工業4.0的底氣所在。
在專訪中,費舍爾給出了德國人眼中的工業4.0與智能制造之間的具體描述:“工業4.0跟*終的消費者是沒有太多關系的,它重點是關注生產這個領域,工業4.0其實是生產設備供應商和設備使用商之間的橋梁?!倍鴮τ跐M足個性化需求,在費舍爾眼中,只是德國工業4.0需要滿足的一小部分需求,譬如耐克鞋、金屬水龍頭之類產品的制造。
記者:3d打印都可以打印飛機發動機的葉片了,再這樣發展下去,3d打印會不會取代機床?
舍費爾:不會,永遠不會,它永遠無法真正取代機床,*近我和我們的合作伙伴做了大規模的密集調研,比較了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生產的產品的質量差別,在增材制造(指3d打印)這個層面,在金屬生產的層面,增材制造只是傳統制造的補充,而不是替代。3d打印有很多未解決的問題:**,3d打印時的很多材料是被浪費的;**,3d打印的生產時間更長,也就是增加了制造成本;第三,3d打印的自動化程度不會那么高,金屬塑型的時候可能是自動化,但是其他多余的材料還是需要人工來清理。增材制造可能把零件的結構做得更復雜一些,但是它的后續工作還是需要傳統機床來處理,譬如零件的切割,表面光滑度的處理,還有打孔這些工作,所以即便用3d打印,后續的工作還是離不開機床。
德國漢堡一展會上的3D打印機
記者:長于個性化生產的3d打印如果因為效率低,而不能取代傳統機床,那么以個性化制造為主題的工業4.0必然也會效率降低,那是不是可以說工業4.0還是無法取代傳統的標準生產的制造模式?
本文引用地址:http://www.eepw.com.cn/article/201704/346216.htm
費舍爾:生產效率高低還要看機器在生產什么東西,工業4.0的流程和速度更快,在更換零部件,或者要生產另外一種產品時,調換設備的速度會更快,有些生產程序可以及時調整,這些工作在工業4.0中是非??斓?。在傳統生產中,任何一個新機器生產新的東西肯定需要一個過程,譬如**次生產出一個東西,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,需要去調整生產線的程序和流程,但是在工業4.0的條件下,只需要用數據來完成這些工作,你觀察生產數據,生產的零部件和合格產品是同樣的質量,就可以直接批量生產了,這樣效率就會很高。在工業4.0**個階段,關注的并不是個性化生產,可能更重要的是機器維護和更早的發現機器毛病這些關注點,可以保證不讓機器宕機;此外對于生產流程的控制是通過實時的數據來進行的,如果你發現生產的數據出現問題,你可以不用做任何改變就去及時地去停止生產,也可以很方便地更換激光器那些工具。一句話,就是你可以在問題出現之前就解決問題。
記者: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,很長的時間里,工業4.0只能提高生產效率,而不會與互聯網結合,不會**時間響應消費市場的個性需求?
費舍爾:其實工業4.0的概念跟*終的消費者是沒有太多關系的,它重點是關注生產這個領域,工業4.0其實是生產設備供應商和設備使用商之間的橋梁,而這之后才是消費者。所以工業4.0并不*終涉及到消費者,可能物聯網這個概念包括了*終的消費者,而工業4.0只能在生產環節完善所有流程,包括物流和客戶管理在內的所有環節,如果客戶要生產一個手機,那需要一個金屬件,他可以觀察工業4.0的整個流程,進而優化整個流程。
要說個性化生產,工業4.0也有一小部分,像Adidas生產跑鞋,Adidas這樣的大廠并不是為了只生產一小部分鞋子,它肯定要大規模生產,譬如他們經過市場分析,發現50%的人喜歡黑色的鞋子,20%的人喜歡紅色,10%的人喜歡藍色,如果它具有個性化生產的能力,它可以很方便的去調整生產計劃,可以隨時調整計劃,而不像過去那樣只能先生產出來再去銷售。而且它這種根據個性化的選擇做出的調整不會影響生產。
記者:鞋子衣服這樣的低科技含量的需求,普通人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,但是要換成汽車、手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,普通人如何提出自己個性化的需求?
費舍爾:其實所謂個性化生產都是有一些類型的,譬如水龍頭,廠商那里去挑可能有二十多種,但也可以說這些水龍頭都是根據個性化需求做出來的,其實這種例子很多的,譬如像廚衛產品也有很多個性化的需求,像金屬這樣的東西都可以個性化。
記者:工業基礎不如德國的中國人對于工業4.0過于狂熱,期望值過高,據說很多德國人反而對工業4.0不太感興趣?
費舍爾:各個國家的情況各不相同吧。
記者:現在歐洲出現了很多禁令,那么中國企業現在并購德國精密制造的渠道還暢通嗎?
費舍爾:德國是一個自由市場,其實應該反過來問,德國企業可以并購中國什么企業,市場是雙向的。其實政府阻止外資并購,不是中國德國之間才有的事情。兩年前法國標志公司要并購德國企業,后來也是在政府的干預下失敗了。這種情況可能應該有吧,主要是德國廠商自己生產的比較多,能在中國來開廠的企業也是那些比較大的企業,我們的會員絕大多數還是一些中小企業,還是在的德國生產機床,然后把產品賣到中國來。
記者:中國發展機床產業需要很多優良的機床人才,但是聰明人都想著去做IT,掙更多的錢,德國如何留住**的人才來做機床?
費舍爾:我們有一個基金會,給很多學校做了很多工作,充分宣傳我們的行業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,在德國如果能很早的接受這樣的工作,就可以很早地自己做決策,可以做得很有創意,而且他們做的工作的全球化程度也是比較高,這些東西都是年輕人比較喜歡的。他們在這個行業工作還有另外一個好處,就是**感更高一些,不容易失業,肯定比在銀行工作**。